一开学,这些留学诈骗手段,需要我们防范!

又是一年开学季,跨国骗子开始蠢蠢欲动。

PART. 01

上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向国际学生发出反诈提醒!最近,许多国际学生向大学反映收到了来自fee@qmul.ac.uk的诈骗电子邮件, 提醒国际学生该邮箱并非大学官方邮箱。该邮件声称来自玛丽女王学院收费办公室,要求学生证明银行账户中有超过12万英镑的存款, 以延长学生签证。这是一封真实的诈骗邮件,大学正在紧急调查。

如果您收到来自fee@qmul.ac.uk或其他可疑邮件,请不要回复,并转发至report-phishing@qmul.ac.uk, 并删除该邮件。

如果您的学生对电子邮件安全有疑问或担忧,请联系伦敦玛丽女王大学IT服务邮箱:servicedesk@qmul.ac.uk。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咨询服务中心(Queen Mary Advice and Counselling service)将于9月1日为需要延长签证的语言课程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所有学生如有任何签证申请方面的疑问,都可以联系学校。

大学官网:  https://www.qmul.ac.uk/welfare/about-us/contact-us/

PART. 02

开学季是骗子最活跃的时候,留学新生是骗子眼中的“最佳猎物”。

2019年8月初,一名诺丁汉大学的中国学生在伦敦希思罗机场丢失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中存有她的身份信息和银行信息。一周后,这名学生接到自称是中国大使馆的电话。她被告知,大使馆收到中国警方的信息,称她与中国的一起洗钱案有关。

电话的那位鼓励她配合调查,并提供了一个案件编号,随后将电话转接到一个自称是中国警察局的地方。这些骗子冒充警察,详细描述了案件,并提供了一个网址,打开后能看到学生的身份证号码、身份证照片等详细信息。这名学生被告知,她需要通过QQ发表一个视频声明,否则就要返回中国,还将面临监禁。

她在与一名假警察视频聊天后, 立刻被要求转账。

“我担心如果不快速处理,我的生活会毁了。”

“我太害怕了,一直哭,他们一开始就告诉我,绝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否则他们会被牵连进去。”

因为担心被驱逐出境,这名学生给骗子转账3万英镑作为“保释金”。直到与大学的教师交流后,她才认识到这是一个骗局。这名学生的父母向中国警方报案,学生本人也向英国警方报案,但追讨这笔钱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案件,那就意味着留学生很有可能在抵达英国之初就成为诈骗案的目标。

2020年,一名在英国留学的浙江台州女生,在短短一个月内,遭遇两次诈骗。3月中旬,她在英国收到自称是英国签证中心的邮件,称其非法打工,该学生因此被骗280万。

后因疫情她选择回国,在西安隔离期间又被骗走200多万。

短短一个月,被骗500万!金额巨大让人心惊。《台州晚报》对这个案件进行了报道(下图)。

2007年,一名中国留学生王洁月(音译)被骗了600英镑,她以为自己中了50万英镑的彩票。当她发现自己被骗时,受到沉重的打击,在其诺丁汉的住所自杀, 这可能是英国最早被证实因诈骗导致死亡的案例之一。这起诈骗案或许并不是专门针对学生的,但从那以后,越来越多专门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案开始变得司空见惯。

PART. 03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在今年五月发布了一份重要通知,提醒中国留学生要防范各类诈骗。通知列举了今年以来, 中国留学生遇到的常见诈骗案件类型,包括虚拟绑架网络电信诈骗、私下换汇上当、网络交易和租赁房屋被骗等, 留学生是主要受害群体。不法分子会冒充公检法机关、驻外使领馆、电信公司、快递公司、英国医院工作人员等身份进行诈骗,利用社交媒体和虚拟货币等手段进行翻新升级的诈骗活动,需要引起警惕。相关手法及案例如下:

01 虚拟绑架

近期多名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刚来英国新生)遭受虚拟绑架网络电信诈骗,诈骗分子作案手法雷同。当事人接到诈骗分子来电,称其卷入刑事犯罪,将被引渡回国判刑,若不想需配合调查。诈骗分子利用仿造证件、话术、取保候审告知书等文件获得当事人信任,对当事人实施精神控制,要求当事人向诈骗分子指定的“安全账户”中转入大额保证金即免于被引渡判刑,事后将返还资金。

诈骗分子诱导当事人以“学校要求提供保证金”、“提前缴纳学费”、“去美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为借口,向家人骗取资金。当事人将资金转给诈骗分子后,其仍不满足,指使当事人搬离宿舍,去酒店开房,断绝同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联系,配合拍摄被“绑架”视频及照片。诈骗分子通过控制当事人微信,将被“绑架”信息发给家属,索要更多资金。家属看到“虚拟绑架”视频、照片后往往惊慌失措,误认为孩子遭受绑架,提供赎金,致使当事人人身财产遭到损失。

02 私下换汇

案例一:某中国留学生李某通过社交媒体认识诈骗分子,后者称可以帮助李某以合适的汇率兑换英镑,李某向诈骗分子转账人民币后,诈骗分子未向其账户转账英镑,致使财产损失。

案例二:某中国公民在二手物品交易微信群中联系私下换汇。诈骗分子为骗取当事人信任,提出可以某餐馆为中介进行交易。当事人首先将人民币转账至诈骗分子账号,后从餐馆提取现金。在当事人准备结束交易离开时,被餐馆告知未收到诈骗分子转账,并被强行索回现金,导致财产损失。

03 网络交易

比特币诈骗行为多以假冒投资机构或者钓鱼网站的形式,诱使用户转账获取非法利益。某中国公民在社交媒体上联系购买比特币,向诈骗分子转账后,诈骗分子未向其提供比特币,致使财产损失。

04 冒充房东

某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诈骗分子发布的低价出租房屋信息,联系诈骗分子实地看房后,在诈骗分子花言巧语下同其签约付款,但在入住时发现房主另有其人,诈骗分子并无出租房屋资格,造成租金被骗。

对此,中国驻英国使领馆郑重提醒旅英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提高对各类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注意以下事项:

(一)谨防电信诈骗。

如果你接到自称是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快递公司、电信公司或英国NHS的来电,内容涉及信函、文件或包裹内容表明当事人涉及“洗钱”、“走私”等案件,或以任何名义索取当事人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等要求,那么这很可能是电信诈骗, 应该立即挂断电话。如果有疑问,可以向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或外交部12308热线求证。

(二)勿贪图便利私下换汇。

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联系私下换汇,存在极高资金被骗风险。即使以“优惠汇率”换汇成功,实际也存在被犯罪集团利用,在不知情情况下从事洗钱犯罪行为的风险,可能面临执法部门处罚、影响求学、就业和合法居留。

(三)防范虚拟货币交易风险。

要认清虚拟货币的本质危害,虚拟货币投资和交易不受保护,具有匿名、难以追踪等特点。虚拟货币交易极易被骗,造成财产损失,同时也存在被犯罪集团利用进行洗钱的风险,可能会无意间成为“洗钱”违法行为中的一个环节。

(四)勿通过非正规渠道租房。

在租房过程中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通过正规合法的中介渠道签订租赁合同,签合同前应认真查看核实中介资质、核对房屋产权归属和房屋情况等信息,以免上当受骗。(五)建议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小程序。“国家反诈中心”小程序有报案和来电预警功能,学习防诈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如不幸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向英国当地警方, 向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尽快联系本人开户行并要求采取止付、冻结等相应措施。如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并向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也可拨打110后请其协助转接反诈中心。

科博菌说

现在“诈骗“ 现象普遍,来自科博的学子们也有反馈各种被诈骗的经历,比如被告知家人出事、电话优惠套餐、大使馆来电告知涉及犯罪等,诈骗形式各式各样,各位学子们出门在外,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

其次,大家一定要对涉及“金钱交易”有关的通讯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对"陌生来电"不要轻信, 也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 在接收到疑似“诈骗”甚至“恐吓“信息时,切勿惊慌而采取行动,而是第一时间报警并及时告诉校方、亲友,切记在核实信息准确性后再采取行动 ——Stay calm and stay connected!

在英国报警可拨打999或101,也可登录网站https://www.actionfraud.police.uk/;在中国报警或联系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可拨打110报警电话。

注意!

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

+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44-7810792326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电话:

+44-161-2248986

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电话:

+44-131-3374449

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电话:

+44-789530646


*部分内容/图片整理于网络,仅用于信息分享,侵删

上海办公室咨询电话:

021-33634525

杭州办公室咨询电话:

0571-85774162

南京办公室咨询电话:

025-8472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