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家长荟客厅:名校录取背后的故事(上)
科博家长荟客厅:名校录取背后的故事(上)
原创 科博国际教育 科博留学 2022-09-08 17:18 发表于上海
进名校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起到怎样的作用?进名校是细水长流的准备、水到渠成的结果,还是靠刷题和补课?… …上周五晚上,我们和不少家长一起,聆听了一场精彩的对话——猜猜两位学霸妈妈和我们的低龄总监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PREFACE 前 言
2022年A-level放榜已经缓缓落下帷幕。这是新冠疫情以来,英国恢复正式高考的第一年。今年科博的“收成”真不错,G5院校王爱曼华一个都没少。在这份成绩的背后,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家庭教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到两位家长来谈谈孩子名校录取背后的故事、她们的家庭教育思路和实践道路,也许会给大家“豁然开朗的惊喜”。
HIGHLIGHTS OF THE EVENT 活动精彩内容回顾(上)
QUESTION 1:
J:(提问)
Tommy同学14岁只身前往英国留学,在当时是比较小的年龄了,想问下Tommy妈妈,当时促成家里做这个决定的因素是什么呢?家里为这个决定,做了些什么准备吗?
TM:(回答)
孩子14岁去英国,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其实,早在学龄前,有新加坡的朋友问他将来要不要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似懂非懂的孩子就坚定地回答说:将来我要去英国!Tommy属于那种思考在前、表达在后的孩子。所以,我们考虑能有一个宽容的环境,更适合这样的孩子发展。我们认为文化总有一定的遮蔽性,因此希望送孩子去不同的文化当中体验,这样他的世界会越来越大,孩子也会更快成长。
J:
看来孩子从小就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有想法,共同参与,和家长一起做决定。家长在客观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可以制定一个中长期计划。建议有留学意向的家长,在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做个两手准备,避免临时纠结影响大局。
QUESTION 2:
J:(提问)
据我所知,Tara的父母对于送女儿出国是纠结了很久的。尤其是爸爸特别不舍得孩子离开自己,那后来怎么就突然“想通”了,在孩子16岁时“毅然”放手?
TR:(回答)
我们从12岁开始与科博接触,到16岁也就是12年级才出国,爸爸一直把孩子保护得很好。我们家氛围比较民主,本来计划13岁出国,可当一切准备就绪、爸爸问孩子自己想不想出去时,她犹豫了;爸爸立刻意识到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就暂缓了计划。之后的几年,逐步逐步,孩子在心理上完全准备好了,出国才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
J:
这让我想起一句很鸡汤的话,“在所有的爱中,只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的确,离开爸爸妈妈悉心呵护的孩子,会有机会面对真实的世界,并在现实的磕磕碰碰中变得坚强和独立。
QUESTION 3:
J:(提问)
两位孩子有一个共同点:非常自信独立、富有主见、乐于跟人沟通,学习的自律性相当高。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想问问两位妈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在孩子从小的性格、习惯培养上,家庭教育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回顾一下,你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TM:(回答)
我意识到孩子的时代跟自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告诫自己不要站到他的对立面,避免用我的经验来左右他;其次是提高自我认识,永远不讲大道理(这个其实挺难的);还有就是以身作则第一位:我希望要他做什么,就先自己做起来。希望他努力学习,我们就努力工作;要他爱体育,我们就自己先跑起来。不断刷新自己的格局,尽量比孩子走得快一点,这样才能跟他打个“平手”。
TR:(回答)
Tommy妈妈说得很对,不跟孩子走在对立面,充分尊重她,给予话语权。我们12年级选择去英国,当时在A-level选课上面很纠结。因为之前上的是美国AP课程,所以在讨论焦点是要不要选考大学有优势的课程,比如数学、物理等,但孩子完全不感兴趣。Tara希望研究的是政治、经济、历史、甚至心理学。于是我说,想学什么就去学吧,从你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现在看来,正因为孩子喜欢,学起来才有了动力。所以我觉得,给孩子话语权和选择权,我就做一个“躺平”的妈妈吧!
J:
“躺平”可是最高境界了!看来自立、自律、自信这些重要的习惯和品质,都需要平时的积累。一旦孩子的自驱力被带动起来,想学不好都难呢!
QUESTION 4:
J:(提问)
孩子这些年来的成长有目共睹。我知道Tommy参加了学校Prefect和House Captain竞选,成为该校建校以来第一位亚洲学生领袖;Tara也参加了EPQ项目,为自己大学升学添加了有力的砝码。在这些课外活动背后,你们给孩子出过主意吗?当时有没有疑虑,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TR:(回答)
生活上关心多、学习上干涉少。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家的最终选择权基本都给了孩子。过程中会有引导,但选择权让给孩子,我们做她坚强的后盾,最后有娃爸兜底。我们告诉孩子:你做任何选择我们都尊重你,爸爸妈妈无条件地爱你。
TM:(回答)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时做小组长被撤换,到现在成为英国学校第一个亚洲学生领袖,其实在过程中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哈哈哈)。我有个“自私”的想法:坚持做自己了,一切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不用刻意去做些什么,但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磁场。
非常感谢两位家长的精彩分享。三人行,必有我师。本次的活动收获满满,不仅是两位家长的回顾和经验之谈,也给了我们所有迈在“鸡娃道路”上的家长们一个思考的机会。
精彩内容,未完待续……